凉山虫草的简介
【出处】始载于《四川通志》。
【拼音名】Liánɡ Shān Chónɡ Cǎo
【英文名】liangshan tong-chong-ha-cho 凉山虫草
【来源】
药材基源:为麦角科真菌凉山虫草的菌核及子座。
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Cordyceps liangshanensis Zang,Hu et Liu
采收和储藏:冬季采收,晒干。
【原形态】子座多数或单生,细而坚硬,常曲折,高20-30cm,粗1.5-2.3mm。头部圆柱状或棒状,褐色至黑褐色,顶端具有不孕性的角状,具有假薄壁组织的皮层。子囊壳椭圆形或卵形,(400-700)μm×(300-450)μm,黑褐色,表面突起,呈天南星果序状。子囊圆柱形,(260-480)μm×(8-12)μm。子囊孢子透明或微黄,线状,多分隔,(160-350)μm×(2.5-3.5)μm。孢子释放后断裂为小节,每节为(10-20)μm×2.5-3.5)μm。
【生境分布】
生态环境:寄生于鳞翅目昆虫上。
资源分布:分布于云南、四川等地。
凉山虫草的功效和作用
【功能主治】补肺益肾。主虚喘劳嗽。
凉山虫草的药用价值
【性味】甘;平
【归经】肾;肺经
【功能主治】补肺益肾。主虚喘劳嗽。
【用法用量】内服:煎汤,5-10g;或与鸡、鸭炖食。
【各家论述】
1.《四川通志》:冬虫夏草出理塘拨浪工山,性温补,补精益髓。
2.《新华本草纲要》:全草:味甘、性温。有补肺益肾的功能。
【摘录】《中华本草》
凉山虫草的副作用
暂未找到
凉山虫草的使用禁忌
暂未找到
本文原创:多客蜂蜜网https://www.dancl.cn